比特幣被認為是第一個獨立于金融機構的可持續電子商務網絡。十五年后,關于比特幣將如何增強美元的討論越來越多,而金融機構正在投資加密貨幣。與此同時,比特幣價格上漲時仍有可能出現“法定貨幣天數已算在內”等言論。比特幣對傳統金融體系構成威脅嗎?
目錄
我們從比特幣白皮書中學到了什么?
在2009年1月3日推出比特幣網絡之前,中本聰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這是一份九頁的文件,解釋了比特幣的目的和功能。它的標題是“比特幣: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
比特幣白皮書對銀行以及比特幣作為更健康替代品的必要性發出了明確的信息。中本聰表示,傳統商業系統“對于大多數交易來說都足夠好”,然而,他概述了他打算使用比特幣解決的幾個問題。
他強調,銀行之間的參與給交易的調解帶來了額外的成本。不僅如此,該系統還面臨著與欺詐者作斗爭的任務。它增加了成本并破壞了隱私,因為銀行必須收集用戶信息以確保交易的真實性。盡管如此,欺詐交易是不可避免的。此外,銀行的調解意味著交易在設計上是可逆的。
因此,比特幣的目的是充當一種不存在上述問題的遠程支付手段,中本聰為銀行運營的交易固有問題找到了技術解決方案。中本聰強調,與銀行不同,比特幣是一個無信任的系統,這意味著第三方無法干預雙方之間的交易。
一旦你的錢存入銀行,它就不再是你的錢了。
黃金、比特幣或乞討。pic.twitter.com/NJQPrBpahm- Peter St Onge,博士(@profstonge)2025年5月11日
中本聰在白皮書中和Genesis區塊中以復雜的方式批評了銀行,他在該區塊上附上了一個報紙標題,指出政府在2008年經濟危機中救助銀行的情況。
然而,中本聰沒有反對銀行或對銀行系統進行審查,而是提供了一種替代系統,可以補充銀行系統,并為需要的人提供額外的選擇。盡管比特幣本身存在缺陷,但該網絡至今仍存在,并逐漸被政府和金融機構吸收。這些天來,銀行正在創建比特幣金庫。
比特幣作為銀行系統競爭對手
雖然有些人將比特幣視為傳統金融系統或中央銀行的替代品,但事實似乎并非如此。Bitcoin很適合在全球范圍內發送交易。歷史證明,比特幣具有巨大的長期增值潛力,因此可以用作價值儲存手段。后一個特征成為2025年各國政府和公司開始擴大比特幣國債的原因。
穩定幣是一種具有巨大潛力和意義的加密貨幣。那些無法忍受比特幣波動性的人更喜歡穩定幣作為價值儲存手段和匯款手段。除此之外,穩定幣可能對央行具有重要意義,但我們將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討論這個問題。
比特幣本身并不適合取代銀行。它不調節利率,也不操縱印鈔。您無法使用比特幣獲得貸款(但是,可以通過特定的DeFi平臺獲得貸款,本文中不討論)。
然而,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在多個非洲國家被用作價值儲存和匯款工具,這些國家有數百萬人沒有銀行賬戶,但智能手機滲透率很高,這為使用基于區塊鏈的解決方案作為銀行服務的替代品提供了機會。然而,非洲加密貨幣的主要類型是穩定幣。
最后,有一種方法可以理性地解釋有關法定貨幣系統可能輸給比特幣的信息。它不應該從字面上理解為比特幣取代法定貨幣,而應該理解為在儲蓄方面對比特幣優于法定貨幣的偏好。有些人更喜歡用比特幣省錢,因為它的價格比他們國家的國家貨幣更可持續。
因此,當有人對比特幣價格再次飆升做出反應時說“法定貨幣的日子已經算數”,這意味著用本國貨幣存錢變得越來越不理性。然而,截至2025年,使用傳統途徑花錢仍然更容易。
機構投資者和政府如何將比特幣工具化?
機構投資者對比特幣越來越感興趣。現在就宣布比特幣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正常的,還為時過早,但這些天來,比特幣的邊際比2017年甚至2021年要小得多。他們開始將比特幣視為一種戰略投資。
最新的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只有4%的美國人認為加密貨幣是一項有價值的投資,他們更喜歡投資房地產、黃金和股票。然而,2024年,比特幣投資帶來了比納斯達克股票更大的回報。專業交易員和投資者不會忽視這一點。
貝萊德擁有一款基于比特幣的ETF,名為IBIT。這家資本管理巨頭建議將最多2%的投資組合分配給比特幣。貝萊德管理著超過625,000個比特幣,占比特幣總供應量的近3%。
2024年初批準的比特幣ETF允許大型機構投資者利用比特幣價值的上漲。Strategy(原名MicroStrategy)成為一家基于比特幣標準的上市公司,這意味著它逐漸在金庫中收集越來越多的比特幣。其股票MQR成為增長最快的股票。
各國政府以各種方式看待比特幣的使用。例如,俄羅斯和伊朗使用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加密貨幣來繞過西方對其海外貿易的制裁。朝鮮黑客竊取加密貨幣以資助該國的核計劃。美國需要比特幣來削弱美元,這將影響出口貿易,而流行的美元掛鉤穩定幣將繼續保持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
結論
很難說中本聰本人有多激進地反銀行業。在白皮書中,他只概述了銀行系統的幾個問題,并提供了解決方案。雖然比特幣的目的是增強個人的財務獨立性,但它現在已成為華爾街和政府的主食,這并不意味著其他人在某種程度上無法獲得比特幣的優勢。不管愛它還是恨它,反銀行精神在比特幣投資者中并不是主流。